齐、赵联合攻魏,魏国东线形势严峻,秦国趁机发动西线进攻。五万秦军在狼牙山下扎营,背山傍水,地势得天独厚,既能攻又能守168股票配资,极为有利。魏国同样派遣了五万大军前往吴起城支援。吴起城由吴起所筑,城墙坚固,易守难攻,是魏国的一道坚固防线。
双方各自派出侦察兵,探查对方阵营的情况,以了解领军将领。秦军的指挥官是公孙鞅,魏军的统帅则恰好是公孙鞅的好友——公子卬。两位昔日的朋友,面对即将展开的对决,心中难免涌上复杂的情感。公子卬并不愿与朋友为敌,他决定写信给公孙鞅,表露心意,化解冲突,愿以友情而非兵戈为后盾。
然而,公孙鞅似乎早有预感,尚未等到公子卬提笔,他的回信先行送达。信中提及两人昔日深厚的友情,表达了罢兵的愿望。公子卬读后,不禁拍案称快:“知我者,故人也!”他随即回信,表示将尽快向国王禀明,三日内撤军,并嘱咐信使带回感谢之情。
公孙鞅收到公子卬的回信后,心情复杂,但仍迅速作出部署。第二天,他命令前营先行撤离,并放出消息,声称待与故友相会后,将全军撤退。撤退的前营暂时驻扎在狐岐山和白雀山一带,一方面可以让士兵休整娱乐,另一方面还能猎取野味补充军需。同时,公孙鞅还派人送去两件来自秦地的特产——旱藕和麝香,带有一段话:“旱藕益神,麝香辟邪;聊志友情,以为永好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旱藕并非传统的藕,而是名为薯芋的物种。
展开剩余66%第三天,公孙鞅准备全面撤离,他再次派人给公子卬送去一封信。信中写道:“马啸西风,公子将归矣,鞅再拜于尊前。大河长流,人寿几何?尔我兄弟幸得此一见,归而分隔河西河东,不知此生能否再有相见之日!愿即勒马回步,各释甲胄,作一次衣冠之会,相见于玉泉山下,促膝长谈,至夜尽。”公子卬深受触动,立刻回信并承诺按时赴约。他几乎数着时光的流逝,等待着和公孙鞅的重逢。
然而,公子卬未曾料到,公孙鞅的心中早已布局。所谓的撤营和约会,其实是一个巧妙的陷阱。公孙鞅的前营并没有撤离,而是布下了层层伏兵,准备在玉泉山的幽深处迎接他。公孙鞅巧妙地设下圈套,伺机而动。
第二天,公孙鞅派人提前告知公子卬,他将率先前往玉泉山,随行人员不过三百,大多是歌舞乐工、厨师、酒保等,给公子卬一个放松警惕的信号。公子卬信以为真,带着三百名侍从和乐师,带着酒菜前往赴约。
两位昔日的挚友见面时,欢声笑语,气氛一度温馨。酒宴开始,公子卬先为公孙鞅倒酒,三献三酬,奏乐三次。魏国的酒席撤去,秦国的美食又上桌。几名侍酒者,皆为秦国的虎贲勇士,强悍如虎,力能敌百人。宴席进行至第三巡时,公孙鞅暗示周围的侍卫,瞬间四周刀斧手如猛虎扑出,场面一转,杀声震天,魏国的侍从或被杀或被缚。公子卬惊恐大喊:“何以要如此欺骗故人!”公孙鞅冷笑道:“姑且欺骗一次吧,尚乞公子恕罪!”
公子卬被擒,立即被押送至咸阳,而他的侍从则被赐酒慰藉。接着,秦国将士伪装成公子卬及其随从,继续乘车向魏国前进。经过一番巧妙安排,公孙鞅的计策成功,魏城被内外夹击,秦军迅速攻占。
公孙鞅乘胜东进,跨越黄河,直逼魏国的都城——安邑。面对齐赵与秦的双重夹击,魏惠王不得不屈膝求和,答应将河西大部分地区割让给秦国。而秦孝公见状及时收手,命令公孙鞅班师。
魏惠王在交出河西后,感到安邑越来越不安,遂决定将都城迁至大梁(今开封)。在离开这座曾带来辉煌的故都时,魏惠王感慨万分,仰天长叹:“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!”然而,这份悔恨恐怕已为时晚矣。
公孙鞅凯旋归来,秦孝公亲自迎接168股票配资,并赐予他商、於等十五座城市,封为商君。商鞅终于登上了人生巅峰,然而命运的转折也悄然逼近。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去世,秦惠公继位,朝中贵族逐渐崛起。商鞅最终因贵族势力的联合陷害被迫逃亡,甚至被魏国拒绝入境。最终,他在边关一带被捕,并遭遇车裂的惨痛结局,商鞅的辉煌一生也就此落幕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