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失联配资网炒股,需要你的加星
你好啊,我是朵朵~
这个暑期,北京的旅游十分火热,传统的大景点故宫、天坛、颐和园、长城人是超多,不少热门景点约票更是秒没。
但其实北京有一些好玩好逛的地方,散落在郊区,虽然距离北京市中心很远,但票好约、人也少,敞开了逛,撒欢拍照,文物又多又重量级,景色也怡人,非常适合一日秋游。
比如在房山的佛教名刹云居寺,它的“厉害”程度,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~ 先来看看这些名头:
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
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
北京旅游世界之最
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年间,历朝历代屡有修建,于 1942 年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之中,仅残存一对石狮和一座北塔。于上世纪 80 年代重建,自山门起设毗卢殿、释迦殿、药师殿、弥陀殿、大悲殿及藏经阁和说法堂等建筑物,内设展厅,陈列有文物。
现在寺内珍藏的石经、纸经、木版经号称“三绝”;唐塔、辽塔和清代覆钵塔数座,其中一座更是北京现存最古佛塔;雷音洞发掘出的两颗舍利,与八大处的佛牙、法门寺的佛指,并称为“海内三宝”……
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不可错过的看点吧 ~
山门和石狮子
云居寺的山门依旧充满古朴之意。侵华日军轰炸后,云居寺大多数建筑被毁,山门和石狮子得以幸免。有句古话说,“山门不倒,寺必重修”,这座山门就在这里孤零零的矗立了 40 多年。因珍藏塔及石经等国之重宝,1985 年迎来了寺庙重修的历史时机,并在之后逐步扩建,形成今日的规模。山门从此拥有了一个新的建筑群,它不再孤单。
北塔
云居寺遗存的另一处重要建筑物,便是北塔,又称舍利塔、罗汉塔,辽天庆年间(1111 — 1120 年)建造。塔身造型优雅,也十分独特。下部是须弥座,汉式塔样,而上部是藏式佛塔,覆钵样式,不同样式组合在一起,这大多是后人在前塔基础上改建而来,放眼全国也十分独特,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组合式塔之一。
塔上有设栱门及直棂假窗,每层回檐下都有砖雕仿木结构的斗拱,能在一座砖塔上看到辽代木结构建筑的特色。北塔的台基周围雕有佛偈砖,砖上刻有出自《造塔功德经》的“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。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。”
4+1 座唐塔
在北塔周边还矗立在珍贵的四座唐代石塔,平面均为方形,上有七级石檐。尖拱形塔门,门外有的还遗存金刚力士造像,石塔内部中空,浮雕有佛造型。
中国现存唐塔并不多,而云居寺便有数座。并且,有明确纪年的唐塔更是稀缺,而云居寺唐塔具有纪年,分别是唐景云二年(711 年)、唐太极元年(712 年)、唐开元十年(722 年)和唐开元十五年(727 年),其中景云二年石塔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佛塔建筑物。开元十年塔则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,浮雕造像线条流畅优美。
在周边的陈设文物中,也有一座 1.8 米高的单檐唐塔,内供奉一佛二胁侍,1976 年从水德村移至此处。
大都房山县小西天石经山
云居禅寺藏经记
此碑立于元至元二年 ( 1336 ) ,碑文主要记述了仁宗皇帝赐给云居寺《大藏经》一部和行泽大师对云居寺修复的功德。此碑反映了当时元大都寺庙林立,僧侣众多,佛教昌盛景象。1976 年,碑石由毗卢殿南 30 米处迁至此处。碑文的史料对了解元大都当时社会状况,有很高的价值。
2 座辽代经幢
其一,通高 1.94 米,幢身当八角型,四面刻有佛像,每面均刻有佛经,中部为俯莲,底座八面刻有飞天图案。
其二,通高 2.1 米,幢身也为八角型,每面均刻有佛像更为清晰,刻线更为流畅明快,且在竹影映衬下显得额外的优雅,颇有禅意。
贤劫千佛碑
隋朝青石碑刻,房山区窦店古城遗址出土,通高 2.66 米。阴面刻篆书”隋刻千佛之碑 ",碑身四面满雕小龛,内刻结预跌坐佛像千余尊。碑阳中部刻有唐武德四年 ( 621 ) 刊刻的题记,文字已不清晰。这种形式的碑刻在全国很少见。
广公禅师塔
此塔立于金泰和二年 ( 1202 ) ,八角直棱形幢身,分上下两层,中层浮雕八尊佛像。额上有楷书题字 " 广公禅师塔记 ",额下刻四行佛偈语”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惟心造”。书法俊逸,是珍贵的金代书法作品。
压经塔
此塔建于辽天庆八年 ( 公元 1118 年 ) ,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石塔。上层石雕七级密檐,塔身八面都刻有《续秘藏石经塔记》,其中提到了沙门静琬厉志发愿,于大业年中至涿鹿山,藏经刻经的事情。塔下须弥座雕刻有伎乐、飞天,灵兽等精美图案,值得细细品味。
开山琬公塔
此塔为石经创刻者静琬大师的墓塔,静琬大师是隋代高僧,留下石经刻不完就不建塔入葬的遗愿。此塔于辽大安九年 ( 1093 年 ) ,辽代通理大师为静琬大师所建。庄严肃穆的塔身东面刻有“开山琬公之塔”大字。这座塔的三层塔檐较为特别,稍稍翘起,虽说是石质仿木结构,但仍旧可以看出木建筑的神韵,远远看过去更是精妙,是辽塔中的上佳作品。
石经地宫
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,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雕制的石刻宝库。这座石经地宫修建于原石经土穴上,回藏辽、金石经。10082 块辽金石经按出土顺序摆放,分为六层二十一列。内部分为密闭石经储藏室,底板、侧墙和顶板均采取了防水设施,温度保持在 25 摄氏度。观众可以隔着玻璃参观。
舌血真经
云居寺现藏明代纸经 22000 多卷,分为明南藏、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。其中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被称为“舌血真经”,是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混合朱砂写成,十分珍贵,可在舌血真经展厅一睹真容。
龙藏木经
云居寺现存 77000 多块《龙藏》木经,每卷首页均雕龙万岁牌,故名龙藏。它们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( 1733 年)至乾隆三年( 1738 年),集佛教传入中国 2000 年来译著之大成。《龙藏经》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百科全书,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。
如果你时间充裕,体力也可以,千万不要错过石经山,是太行山的支脉,当地俗称小西天。山腰有 9 个藏经洞,较为古老的刻经藏于此。其中雷音洞开放参观。静琬法师最初所刻石经板 146 块就镶在洞壁上,董其昌在洞外题刻有“宝藏”二字。附近还有唐代金仙公主塔等重要历史遗迹。
基础信息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云居寺
开放时间:9:00 — 16:00(全年开放)
门票:40 元
(图片来自作者拍摄)配资网炒股
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